【报告题目】荧光纳米探针与肿瘤分子影像学
【报告人】熊丽琴博士
【邀请人】张志君博士
【时间】3月2日(周三)16:00-17:00
【地点】Med-X 108 (闵行文选楼323会议室同步视频)
【摘要】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指在特异性的分子探针的帮助下,采用一种或多种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等,对体内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成像,进而对生命系统内部某些特定的生理或者病理过程,进行二维、三维的无创、实时、定性及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是分子影像学的基础和核心。发展可以被多种成像方式同时检测到的、肿瘤靶向的分子探针是实现对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有效的肿瘤部位高摄取,正常组织低摄取的分子探针则成为分子影像研究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分子探针与肿瘤分子影像学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及进展。
【报告人简介】熊丽琴,2010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Molecular Imaging Program at Stanford)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8月回国并加入72886必赢欢迎光临任特别副研究员。2016年晋升为我校特别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智能纳米探针与肿瘤分子影像学。目前发表学术论文30篇,论文总影响因子138,他引次数1817次(web of science);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Nanoscale、Anal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篇,论文总影响因子70,他引次数838次。两篇第一作者Biomaterials(IF:8.557)及一篇第一作者Anal Chem.(IF:5.636)均为ESI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47)被著名期刊Nature Methods(IF:32.072)以“亮点研究”(Research Highlights)进行专栏评述。申请美国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已公开),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获授权)。获复旦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2010),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13),CBME’2015蒋大宗基金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及面上项目。主讲本科生课程《分子影像学与疾病早期诊断》、研究生课程《分子影像学技术与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