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探访 | 72886必赢欢迎光临脑血管病研究组
发布时间:2024-01-31 09:46:20

一、团队简介

1)团队名称:72886必赢欢迎光临脑血管病研究组

2)团队成员:汤耀辉、张志君、李婉露

3)研究方向与领域:课题组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动静脉畸形等)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探索神经血管网络、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干细胞、外泌体、类器官和生物材料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   胶质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探讨胶质细胞在脑血管病炎症中的响应机制、对血脑屏障的调控以及对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白质修复的作用。

(2)   干细胞、外泌体、类器官及生物材料对卒中的治疗

探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等对卒中的治疗效果。探索类器官和功能性生物材料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关注这些类器官如何模拟或替代受损的组织以促进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研究它们在修复受损组织、促进神经再生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潜在机制。

33D打印构建体外组织器官

致力于开发先进的三维打印技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更复杂结构的体外组织和器官构建。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能够模拟真实生理情况的血管系统、神经网络的体外组织器官,以更全面地理解组织的行为和功能,将这些体外构建的组织和器官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包括药物筛选、疾病建模、移植前的实验性研究等领域。

二、成员介绍

汤耀辉: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科技启明星。于2014年获得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博士学位。2014-2018年先后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Aging and Disease杂志副主编、Stroke&Vascular Neurology杂志助理编辑和多本SCI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吞噬在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干细胞、外泌体和类器官对卒中的治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我校医工交叉重点基金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Stroke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H-因子31,引用3300余次。个人主页:https:/Web/FacultyDetail/9。邮箱:yaohuitang@sjtu.edu.cn


张志君:副研究员,2008年获中科院上海分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9-2012年期间分别在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主要从事星形胶质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迄今为止,先后获得国自然、上海市科委、上海交大等多项基金支持,并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ScienceNeuronPNAS等杂志发表8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总引用率达7000多次,h指数47。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的编委, Frontiers-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副主编。作为共同主编,撰写《实验卒中模型方法学》,2015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和2013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个人主页:https:/Web/FacultyDetail/55。邮箱:zhangzj@sjtu.edu.cn


李婉露: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博士毕业于72886必赢欢迎光临,2018年至2022年在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和博士后研究,20228月起担任72886必赢欢迎光临长聘教轨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3D 生物打印进行复杂器官的体外构建、脑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工程修复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ggregate,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Biofabrication等杂志上,H-因子21,引用18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曾获得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19、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2020优秀研究奖,担任Aging and Disease, Brain-X杂志青年编委。个人主页:https:/Web/FacultyDetail/937。邮箱:liwanlu-0424@sjtu.edu.cn

三、课题组人才培养

课题组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方向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提供一个开放且多元化的研究环境,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广泛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支持以满足不同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自成立以来,先后培养了六位博士后,二十余位博士,二十余位硕士,其中约一半在上海市三甲医院、高校和科研单位就职。


近五年毕业生代表

罗龙龙, 2019年硕士毕业于课题组,毕业后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攻读博士学位,并在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 进行访学。曾于2021,2022年连续获得Europe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Travel Grants并赴丹麦进行Oral汇报,2023年获得International Societies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Travel GrantsKarolinska Institute Travel Grant并即将赴东京进行课题汇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90余分, 引用150余次。

单慧敏,2020年硕士毕业于课题组,毕业后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UZH)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联合培养的神经科学博士项目。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因治疗,期间获我校资助在日本横滨Brain & Brain PET 2019 会议上汇报成果,并在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轻度颅脑损伤的基因治疗(途径:鼻腔,脑室内给药等),期间获UZH以及ETH资助在美国圣地亚哥Neuroscience 2022会议上汇报成果,目前部分成果发表在PNA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施晓婧,2022年博士毕业于课题组,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胶质细胞对卒中后神经突触的吞噬,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美国心脏协会Paul Dudley White International Sholar Award等荣誉。

四课题组建设

72886必赢欢迎光临脑血管病课题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创新性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渠道,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优秀科研人才。

学术研讨

2011年以来课题组同学均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国际脑血流与代谢会议(201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2013年中国上海;2015年加拿大温哥华;2017年德国柏林;2019年日本横滨;2023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2019国际脑血流代谢会议 (日本)

2023 国际脑血流代谢会议(澳大利亚)

2023 第四届国际老化与疾病大会(上海)

课题组团建聚餐

2019 安吉团建

2020 黄山团建

2021 上海聚餐

2022 迪士尼团建


2023 上海团建

课题组招募

我们的实验室是一支年轻、充满激情和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欢迎富有激情、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加入,期待志同道合的成员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共同努力,挑战未知,携手铸造脑科学研究的辉煌篇章。无论是寻求科研突破还是追求职业发展,我们实验室将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丰富的机会和良好的培养环境,助力大家未来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联系邮箱:yaohuitang@sjtu.edu.cn

本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均由汤耀辉课题组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由该课题组负责








Baidu
sogou